7月5日上午,由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共同组成的“红砖筑荣昌 青春逐梦行”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到达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普陀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第二日活动:为当地居民带来普通话发声练习、广场舞教学、新闻中的百年党史宣讲、彩绘,和舞蹈表演。
在普陀村,我系实践团成员跟着鲍京京老师,积极的参与到墙绘中去。一笔笔线条、一滴滴汗水、一次次修改,原本空白的墙上渐渐出现一幅春种、夏播、秋收、冬藏的生动画卷。
在通安村,我系实践团成员更是利用专业所学,传授基础的喷唇、伸舌的练习技巧,在本次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普通话发声教学中增光添彩。最终,在各位学子的努力下,当地青少年逐渐掌握发声技巧,连字成句、篇,并能朗诵《长征》《早发白帝城》《再别康桥》等诗歌。暑期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响起朗朗读书声,当地居民主动与实践团合影,并点赞,给予好评。
随后,实践团的成员们还为当地居民带来“新闻中的百年党史”宣讲。宣讲再现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等一大批新闻史中的大师和先驱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展现新闻人心系国家、民族,发奋笔耕的历程。宣讲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新闻史角度展现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波澜壮阔历程。这为当地居民带来近距离爱国主义课堂,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厚植入当地居民的内心。
同时,我系实践团成员还跟着余婷老师和通安村刘主任一道开展慰问、走访:拜访老党员、关爱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活动。在慰问过程中,他们看到了老党员对初心的坚守,对党和国家的一片赤诚,还深刻了解到乡村振兴大局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以后成为合格的基层文艺工作者锚定正确方向,奠定坚实基础。
晚上7点,夕阳西下,我系实践团成员在普陀村“双昌”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村民广场的汇演活动中挑起大梁,各展所长,为当地村民带来《我相信》《勋章》等包含小品、朗诵、舞蹈等形式丰富的文艺表演,赢得村民阵阵掌声。除此外,其带来的川剧广场舞吸引了大量村民热情参加,认真学习,收获了他们的真挚感谢:“非常感谢你们,为我们带来这么多好看的节目,我们很喜欢!”
随后,普陀村唐书记向实践团介绍眼前的高标准示范农田,该农田立足当地浅丘地理特点,经过小田合并成大田,弯路改为直路,修建机械化坡道,实现耕地面积增加,耕作方式由人力作业到机械化作业转变,农田内稻虾、稻鱼养殖,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此外,普陀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实现良政善治。
精彩丰富接地气的三下乡活动,也获得唐书记点赞:“老百姓很喜欢!我代表普陀村老百姓谢谢你们。顶烈日画画,饿着肚子演出,真的很感动,你们无愧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此我代表普陀村党总支、村委会郑重地邀请你们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