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舞戏

新闻动态

齐越节采访篇||我院齐越朗诵艺术节,再次取得佳绩!让我们走近两位园丁,以他们的视角看看孩子们的成绩

来源:wdx阅读:0发布时间:2023-01-13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办的第24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在全国语言工作者的踊跃参加与积极关注下圆满落下帷幕。由我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杨全、王慧君老师指导后提交的参赛作品《别了,哥哥》荣获第24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视觉效果特别奖”和“大学生最喜爱奖”。


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语言,是你我沟通交流的媒介

语言,将赋予诗歌文章以新的生命

今天我们将走进他们

从他们的视角感受语言的魅力


《别了,哥哥》

作品简介:本作是近代诗人殷夫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哥哥(徐培根)一封语重心长的劝告信后做出的公开答复。作者在诗中婉拒了大哥的好意劝导,并将自己的信仰、追求和盘托出,作为“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这首诗,既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也袒露了一个为革命信仰献身无悔的战士的襟怀与人格,是一首真挚动人的现代政治抒情诗。


指导老师杨全访谈


640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主持人,艺术硕士,主任播音员。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客座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西音社指导老师、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大师工作室”成员。所主持重庆卫视、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网罗天下》、《龙门阵》、《生活大不同》等栏目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百优”主持人、重庆“十佳”主持人,首届重庆播音主持“鸣声奖”等奖项,所撰写十余篇论文在专业期刊公开发表并多次获得协会专业论文奖和重庆影视奖主持人论文奖!


Q1您认为学生此次作品能够获奖的优势在哪里?


杨全:优势在于文本的选择和创作者的年龄、表达方式、共情能力高度契合!


Q2此次参与此次比赛,您和学生们都做了哪些准备?


杨全: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的否定自己,挑战自己的创作极限,力求创作过程中提升自己对文本的真实、真挚表达!


Q3学生备赛的过程中,请问您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备赛的?


杨全:给学生更多自主创作的空间,指导方向集中在审美标准和新表达方式的点拨。


Q4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将学习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您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杨全:丰富自己的阅读,有机会也可多出去走走!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Q5有什么话是想对下一届参赛的同学们说的?

杨全:挑战自己,勇敢表达自己!加油!


指导老师王慧君访谈


640 (1)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播音与主持专业 青年教师



Q1请问您对此次获得奖项的感受是什么?


王慧君:这是我职业生涯当中,第二个国家级的行业奖项,对于年轻的老师来讲,是荣幸也是荣誉! 第一次国家奖项是我作为个人的自我成就,第二次国家奖项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奔赴、共同成就!这也是我从事教育行业前所未有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同样,离不开学生的支持与配合,离不开所有老师的付出,这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荣誉,更是重艺这个大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


Q2您认为参加比赛能够锻炼大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王慧君:诵读是我们一生都要去做的事,和学习一样,是终身的。看、读、记、写,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思想内涵、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


Q3在指导工作中,您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王慧君:指导过程中问题不大,特别是和行业专家杨全老师的配合与学习之后,我个人也学习到了很多,最大的问题可能存在于心理上的恐惧,认为作品无法在同行业的各大高校中脱颖而出。这样的焦虑在最后都转变为了不断的进步努力。


Q4在整个过程中,您觉得孩子们最大的提升在哪些方面?


王慧君:其实学生的改变还是很大的,他们对于基础语音的改变,对于稿件的理解力,对于情感的共鸣都是有着很大的变化,总体来讲,是感悟能力的提高。


Q5有什么话是想对下一届参赛的同学们说的?


王慧君:希望同学们保有积极的心态,敢于尝试的自信,不怕苦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努力去争取,我一直都相信一句话:只要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差!


朗诵,基于语言

语言,呈现文字

有声语言基于情感的表达

使得文字有了温度,有了新的“生命”

最后

让我们再一次感谢他们


Baidu
sogou